2022.9.18
FB 馬凡之家社團裡,來了位新朋友,一個遭遇有點辛苦的病友。
病友說,某天半夜突然感到身體 劇烈的疼痛 ,只好到醫院掛急診,結果被急診室醫師診斷為闌尾炎,隨即安排了手術處理。
不過,術後身體的狀況沒有改善,病友的家屬為此感到不對勁,趕忙將病友轉到另一家教學醫院。根據病友表示,他在轉到教學醫院時,已經呈現休克的狀況。醫院急診室收治後,做了相關的檢查,發現是 主動脈剝離 ,立即找來心臟外科醫師為病友進行緊急手術,主動脈當下已經從腹部撕裂到快接近心臟了。手術過程中,還一度用上葉克膜,手術前後一共進行了 12 小時才結束。
病友表示,等他在加護病房甦醒過來恢復意識,已經是術後 45 天之後的事情了,總算驚險撿回一命。
類似的狀況,我們不是第一次聽說,可能也不會是最後一次,讓我們覺得不得不寫下來給其他的病友做為提醒。
病友運氣不太好的地方是,他在主動脈剝離之前,並不知道自己是位馬凡氏症患者,這在我們社團裡還蠻常見的。有不少的人,就是因為年紀不到五十歲就發生了急性主動脈剝離,送醫手術之後,才被醫生診斷患有馬凡氏症。
主動脈剝離相關資訊如下:
致病因子:主要有高血壓、先天結締組織疾病(像是馬凡氏症)、多囊腎 .... 等
症狀:大部份病友表示,會有劇烈的疼痛,撕裂性的疼痛,有的人會從前胸痛到穿過後背,總之就是很難以忍受的疼痛(註:降主動脈可能疼痛感會稍微低一些些)
診斷方式:臨床上多以電腦斷層來確認
治療方式:主動脈剝離又分為 Type A(主動脈根部至升主動脈) 與 Type B(降主動脈),兩種治療方式略有不同。Type B 初期會以藥物治療,主要是控制血壓為主;但若是 Type A,則需盡快手術治療,否則每過一小時,死亡風險會上升 1%。
對我們這些已經確診的馬凡氏症病友來說,主動脈剝離確實是最為致命的問題。為避免再度發生主動脈剝離,平日應該要注意血壓的變化,也可以在醫師的建議與監控之下,使用降血壓藥來延緩主動脈擴張的速度。(註:請勿自行用藥與停藥)
除此之外,也建議定期追蹤檢查,每隔半年至一年做一次電腦斷層檢查,在主動脈剝擴張至 4.5cm ~ 5cm 左右(主動脈正常寬度為 3cm)時,就可以積極考慮進行預防性手術。預先手術處理,因為病人的狀況較佳,預後恢復的狀況也會比較好。
在此提醒馬凡氏症病友們,若您平常有出現主動脈剝離的症狀,請務必盡速就醫。就醫時,請記得主動表明自己為「馬凡氏症患者」,提醒醫事人員務必留意主動脈剝離的可能,以利加速作業。
早年醫療技術不若現在進步,以前有不少的馬凡氏症病友會在中年時,因為主動脈剝離而猝逝,這也是許多有馬凡氏症遺傳病史的家族揮之不去的夢魘。如今,我們可以透過定期追蹤與事先處理來面對這樣的問題,希望各位病友都能積極面對哦。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