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凡氏症裡的瓣膜二三事

本文說明

馬凡氏症患者很多是因為體內 FBN1 基因異常,而導致富含 FBN1 蛋白質的結締組織都受到影響。一般來說,瓣膜方面的問題,像是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、二尖瓣膜脫垂 …. 是除了主動脈剝離擴大之外,馬凡氏症病友身上心血管系統常見的問題之一。

本文希望能提供給馬凡氏症病友瓣膜方面的資訊,以做為後續追蹤檢查、手術與術後日常生活照護,甚至是在計劃生育時,能做為參考。

體內有哪些瓣膜?他們的作用為何?

這部份因為比較專業,我們還是直接參考專業人士寫的文件就好 


https://www.careonline.com.tw/2017/08/valve.html

https://epaper.ntuh.gov.tw/health/201711/project_1.html

馬凡氏症病友常見的瓣膜問題與狀況

瓣膜方面,馬凡氏症病友可能比較有機會聽到的問題像是:主動脈瓣閉鎖不全與逆流、二尖瓣閉鎖不全與逆流。

心臟瓣膜是控制全身血流方向的主要構造,在正常的情況之下,血液從心臟打出後,瓣膜會接著關閉,讓血液可以傳送至身體的其他地方,將氧氣供給全身的細胞使用。

但馬凡氏症病友因結締組織異常造成瓣膜無法緊密地關閉,當血液打出後,部份的血液會再度往心臟的方向傳送,這就是血液逆流的狀況。

初期對人體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,但時間久了之後(也許要長達一、二十年),因為逆流而導致無法供應全身足夠的氧氣,便會出現心跳加速(因為要打更多次,才能供給身體足夠的氧氣),以及因為肺部充血及其造成的血氧不夠,就會出現喘的狀況,這時就需要以手術來處理才有辦法徹底改善了。

瓣膜問題要如何處理?

當喘的狀況出現,嚴重到會影響生活品質時,這時就需要以「手術」來處理了。

馬凡氏症病友通常第一次接受的手術,以主動脈根部置換手術居多。主動脈根部(意即主動脈最接近心臟、連接心臟的地方)這裡因要負責將血液往身體其他地方傳送,所以這裡是血壓最大的地方,也是馬凡氏症病友最容易出現主動脈剝離的位置。當馬凡病友要進行主動脈根部手術時,在時間許可的狀況之下,此時外科醫師通常會連主動脈瓣膜是否有需要一併處理,都會考慮進去。


註:如果是緊急手術,或是事先沒辦法做太多詳細的檢查,甚至是沒有時間更進一步確認病人是否為馬凡氏症患者,也許就會以搶救生命為最優先順序。至於沒有處理到的地方,可能就會等生命癥象穩定後,再另外安排時間來施做手術處理了。


通常馬凡氏症病友們可能會在手術前的手術說明時,聽到醫生說明以下相關的細節,例如


當醫生面對的病人不是馬凡氏症病人時,醫生可能會在手術說明會上,詳細地為病人與家屬說明各種瓣膜的優缺點,讓他們可以做出最後的決定,看是要採用哪一種瓣膜。但今天醫生面對的病人不巧正好就是馬凡氏症病人時,醫生的說明大概就會直接是以置換為原則(若主動脈瓣膜沒有出現逆流的狀況,也許就可以考慮保留)。

對我們這些馬凡氏病人來說,通常是被「知會」的成份居多,能做的選擇比較少一些。

五十歲以下的馬凡氏症病人,醫生會採用的術式,大概不是 Bentall 就是 David 術式,這兩者的差別在於 Bentall 術後,病人需要「終生」服用抗凝血劑(Warfarin,法華林)。

除了想要生小孩的女病友,醫生通常不會做出建議病友更換動物性瓣膜的建議。

這裡要說明一下,因為這年紀的病人,餘命還很長,而且終生有可能面臨不止一次的心血管手術,為避免多次手術的沾黏問題,醫生會比較傾向使用之後不需要再取出的人工機械瓣膜,除非有其他因素,否則應該不會考慮採用有使用年限的動物瓣膜,雖然動物瓣有著術後不用使用抗凝血劑的優點。


註:因為抗凝血劑會有導致胎兒出現畸胎的狀況,日後有考慮生小孩的女病友們,請參考下方 給生育年齡馬凡氏症女性病友的建議 這一段


有手術經驗的病友,因為都經歷過了開胸手術需要耗費較多體力,以及較長的復原期,大部份應該都會建議病友如果可以的話,如果醫生是建議瓣膜採用修補的方式,要三思啊!(因為萬一日後瓣膜再度出現問題,就需要再開胸手術處理,而瓣膜再度壞掉的機率很高啊!)

有些醫生會建議以瓣膜修補的方式來處理瓣膜問題,從醫學文獻上來看,確實瓣膜修補可以避免抗凝藥物的副作用。然而醫生在進行瓣膜修補所需要的技術,相對於直接更換瓣膜,是會要來得更高一些。不過,正因為是馬凡氏症病友,修補過後的瓣膜日後再壞掉的機率相對較高,如果只為了更換壞掉的瓣膜而再度施作「開胸手術」,應該就沒太多人接受得了,更何況還有傷口沾黏的問題得處理 ….

面對瓣膜可能會有的問題,我們可以怎麼照顧自己?

馬凡氏症病友,從確診的那一刻起,醫生大概就會建議務必要定期追蹤檢查了。

心血管問題確實是馬凡氏症病友最容易致命的問題,一旦發作起來可能都是緊急事件。很多馬凡氏症病友都是在青年後陸續發病,甚至出現猝死的狀況,而造成家人無盡的遺憾。為了不要讓自己處在這樣的風險,乖乖定期去追蹤檢查,有狀況提早處理,而不是等主動脈剝離了才處理,對自己以及家人來說,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
主動脈擴張的狀況,可以透過電腦斷層來確認;而瓣膜的狀況,則可以透過心臟超音波來確認。以上這兩項檢查,大概都是每半年到一年檢查一次即可。

有瓣膜問題的病友,在感冒時均輕忽不得,拔牙前也最好先服用抗生素,以免演變為細菌性心內膜炎而危及生命。

給生育年齡馬凡氏症女性病友的建議

在面對生小孩這件事情上,上天給女病友的考驗,真的多了不少。

男病友在面對生小孩這件事,聽到最多的問題,不外乎就是「要如何生出一個不帶 FBN1 異常基因的小孩?」。(本篇主要不是在討論如何生小孩,所以請原諒我們跳過相關的細節。)但對女病友來說,懷孕生小孩,卻是「必須要冒生命危險的」

這不是危言聳聽,在懷孕的過程中,母體的血液量本來就會增加,才能供應養份給胎兒。對一般人來說可能還好,但對一個患有馬凡氏症的媽媽來說,母體的血液量增加,就代表主動脈剝離的機率跟著升高了。所以,懷孕的過程一直到產後兩個月,是主動脈剝離的好發時期,此段時間內,最好能有婦產科、心臟外科醫生來共同監控病友主動脈擴張的狀況。

除此之外,若媽媽已經是手術過並終生服用抗凝血劑的女病友,還得留意抗凝血劑可能會造成胎兒畸胎的狀況。


為此,我們給想生小孩的女病友以下的建議:


雖然這個疾病是有可能會遺傳的,但我們鼓勵病友們還是可以勇敢積極去為自己爭取當父母的權利。

服用抗凝血劑(Warfarin)病友日常生活建議

很多病友反應,在術後開始使用抗凝血劑後,有造成生活上的一些不方便,例如有一些食物就不太敢食用了。

人體其實需要很多不同的營養素來維持身體的運作,雖然 Warfarin 的作用是阻擋 維他命K 在肝臟的作用,而減少凝血因子的合成,進而造成凝血時間的延長,但我們人體仍然是需要 維他命K 來維持正常的運作,完全不攝取含有 維他命K 的食物,也是不行的。不過,食物本來就是該均衡地攝取,而不是喜歡的食物就一口氣大量地攝取,而不喜歡的食物就完全不吃。

過猶不及,對人體都是不好的。

台大醫院心臟外科虞希禹醫師在 【抗凝血劑使用手冊】 裡有提倡一個觀念,值得特別提出來與各位病友分享。曾經聽過不止一位心臟內科或外科的醫師提過,亞洲人可能因為基因或飲食的關係,在使用 Warfarin 時,常會出現 PT/INR 值容易有波動的狀況。為此,虞醫師建議病友,對於富含 維他命K 的食物,每週食用的份量最好可以固定,可以讓 PT/INR 維持較為穩定的狀況。


註:終生使用抗凝血劑 Warfarin 的病友,需定期至心臟內科或心臟外科回診,每回回診都需要先抽血檢驗 PT/INR 值,隨後醫生再根據這個數值來決定 Warfarin 的劑量。


虞醫師這份文件蠻值得參考的,文件最早是出現在 心瓣膜知識網 ,不太確定該網站目前為何找不到該文,馬凡之家網站正好有儲存到先前的版本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馬凡之家上的備份,也希望這文件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
除了有瓣膜問題的病友需要留意細菌感染的問題外,更換人工機械瓣膜的病友也同樣需要注意這個問題,一旦演變成心內膜炎的狀況,治療的療程往往是 4-6 週起跳的,而人工瓣膜感染的處理又更加麻煩,會比沒有更換人工機械瓣膜的狀況來得更棘手一些,真的不可不留意啊!

結論

寫了很多,並不是想讓大家感到擔憂而導致不必要的焦慮。

只是想讓病友們能有一些基本的了解,日後在面對瓣膜方面的問題時,在跟醫生溝通上可以來得容易一點。不用特別去擔心中風、出血的問題,現在很多人,即便是沒有更換過人工機械瓣膜的一般正常人,發生中風的人也大有人在,在這點上我們沒有特別的吃虧(純粹玩笑話,請別介意啊!)。

我們能做的事情不多,就是遵照醫囑,然後放輕鬆一點去生活,如此而已!

希望大家的馬凡人生都可以不要太「麻煩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