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馬凡氏症

的二三事

文件說明



本網站成立至今也快要二十個年頭,前面五年,來信最常收到的問題,通常是來詢問馬凡氏症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,後來慢慢轉變成來詢問關於醫療資源居多。

相比 2005 年馬凡之家站台剛成立時,當時中文網頁裡,幾乎沒有馬凡氏症相關的網頁。如今,Google 上輸入「馬凡」這個關鍵字,隨手都能找到滿坑滿谷的網頁。

本文件希望可以用過來人的經驗,來分享就診這一路上的心路歷程,希望之後確診的病友若有緣可以在看到本網頁後,能在就醫與疾病共處的這一路上,生活得稍微順遂一些。

溫馨提醒: 


以下的部份,資訊含量可能較大。若您是了解越多越容易焦慮的朋友,建議您三思並做好心理準備之後再打開以下的部份。如果一時之間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,而暫時還沒有辦法打開本文件也沒有關係,請將本文件轉交給您身邊的親朋好友,先由他們代為了解即可。

醫生說我是馬凡氏症患者,我該怎麼辦?

嗯 …. 我猜您現在的心情,也許很慌張,也許很希望能有個人可以好好說明,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?!即便是家中本來就有馬凡氏症家族史,也未必就能在第一時間接受這突如其來的事實。

若您是在已經發生了主動脈剝離的情況之下聽到這個消息,特別是如果您聽到是 「 Type A 」 這個關鍵字,當務之急,請優先積極處理手術的事情(而且不能拖)。否則,請給自己一些時間,允許自己去消化並理解這個疾病,以及它在日後可能帶來的影響。


馬凡氏症是什麼樣的疾病?


馬凡氏症(Marfan syndrome)是一種全身性結締組織病變的疾病,主要是因第15對染色體上的肌原纖維蛋白(fibrillin—1,FBN1)基因發生突變所致,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(註),發生率約為5千至1萬分之1,其中約有1/4病患是屬於自發性突變,沒有家族史。


(以上文字,出自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網站


註:

馬凡氏症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,意即表示只要父母雙方有任一位為馬凡氏症患者,則後代每一胎都有二分之一的機會可能為馬凡氏症患者,且不具有隔代遺傳的狀況。


這個疾病的症狀有點多,在每位病友身上出現的症狀也很不一樣,即便是同一個家族的成員,症狀都不見得相同。以下是幾個不同系統可能出現的症狀:


圖片來源:https://web.tfrd.org.tw/genehelpDB/GeneHelp/getImage?fileName=970644.7000000477


建議可以花點時間閱讀一下以下相關的網頁:


https://www.tfrd.org.tw/tfrd/rare_b/view/id/109


馬凡氏症候群 - 罕見疾病一點通 


馬凡氏症 Marfan Syndrome (MFS)  - 台北榮總心臟外科 


Marfan Syndrome 馬凡氏症 - 邱馨慧醫師 



要如何確認我真的是個馬凡氏症患者?


馬凡氏症候群因為結締組織遍佈全身,影響範圍很大,表現在每個病友身上的症狀,也非常地不同。因此,在一開始的診斷上需要稍微費心。

參考了罕病基金會網站上的資料,馬凡氏症的診斷有賴於基因遺傳科、眼科、骨科以及心臟內外科醫師們共同合作,一同判定。


典型的馬凡氏症患者,外型又高又瘦,因此有「蜘蛛人」的別稱。三國的劉備(傳言手長過膝)、瘦高的美國總統林肯,均被懷疑是馬凡氏症病患。然而,臨床上病患的表徵差異性極大,涉及全身性器官,其中以 (1) 眼睛:水晶體脫位、高度近視; (2) 心血管:主動脈擴大或剝離、明顯的二尖瓣脫垂與逆流; (3) 骨骼:胸廓異常(雞胸或漏斗胸)、明顯的脊椎側彎; 最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。這些表現是漸進式的,症狀多於青少年時期才漸漸顯現出來。 目前約有超過1000種不同的 FBN1 基因突變點位被發現,突變位置與臨床症狀的嚴重性有相關性。最新的診斷標準是由 B. Loeys 等人於2010年依據 1996 年的 Ghent criteria 重新修訂,新的標準提高了心臟、眼睛與基因突變的比重,降低肌肉骨骼系統表徵的比重,以增加診斷的特異性。


早年,多數的醫生可能沒聽過馬凡氏症。但近年來,馬凡氏症因為外表特徵有一定程度的鑑別度,而逐漸被人們所知道,甚至容易把幾種外表與馬凡氏症極為相像的新興疾病,像是 Loeys-Dietz 症候群 …. 等,判定為馬凡氏症。

我們建議在一開始的確診上,請尋找經驗豐富的醫生,像是台北榮總小兒科牛道明主任或心臟外科許喬博醫師的門診,或是台大兒童醫院馬凡氏症整合門診邱馨慧醫師的門診,都是很好的選擇。醫生會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以及需求,可能會再安排其他專科醫師的門診或檢查,甚至是基因檢測,最後再做出結論。

在實際的經驗上,我們也常常聽到有病友(家屬)反應,因為住在台灣的中南部,可能沒辦法有太多時間來台北就醫。建議可以先來確診就好,若真的確認是馬凡氏症患者,可以之後再來在當地尋求合適的醫療資源。台北教學醫院多,醫生看過的病例也多,甚至是以團隊的方式進行治療,會比病友自行在當地尋找不同科別的資源,相對方便不少。

就醫資訊,請參考本網站 就醫資訊 網頁。


我可以到哪裡尋求相關的資源與支援?


馬凡氏症這個疾病是個很特殊的疾病,不少患者因為外表突出的關係,很容易在生活上造成一些困擾,然後又常面臨到生死交關的難題。首先,請先有個心理準備,在與馬凡氏症一起生活的這條路上,會是個漫長的旅程,確診往往只是馬拉松賽的開始,建議日後可以把自己當成慢性病患者看待。

前來本網站尋求協助的,有不少是為了小朋友疑似是馬凡氏症患者的家長。我們理解身為家長期望小朋友能平安健康長大的想法,突然接到通知,談及小朋友疑似為馬凡氏症患者,面對一個可能從來都不曾聽過的疾病,內心想必會擔心不已。

至於對小朋友來說,可能是完全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,只見眼前的大人們個個面容憂愁。此時,如果連家長都呈現慌張的狀態,小朋友的內心可能會更害怕。首先,請家長務必要先緩和自己的情緒,才能好好去面對與理解眼前的狀況。「疑似」代表可能是、也可能不是,在未經證實之前,請先卸下不必要的擔心。(放心,等確診後就會有得擔心了~just kidding)

小朋友未來如何看待自己的疾病,有賴於父母親如何看待這個疾病。如果父母可以平常心對待,理解小朋友只是生病了,除此之外與其他人無異,日後小朋友也可以平常心看待自己。相反的,如果父母在小朋友面對不時地流露出擔憂,甚至是不想多談,把這件事變成了一件不能觸及的禁忌,則很容易讓當事人週遭的人不願面對、甚至是不願多提這件事,未來當事人在看待自身的疾病時,就容易成為一個過不去的心結,而將自己封閉了起來。

走在這條路上,一開始面臨到的問題,常常會是一時之間要去哪裡尋找醫療資源,以及如何確認是不是馬凡氏症患者。本網站有根據病友的經驗與回饋,將一些醫療的資訊收集在本網站幾個網頁裡:


這個網頁裡的資訊,是由我們病友回報過的專業醫療機構

就醫資訊 

這個網頁裡的資訊,是參考美國 NMF 基金會網站,關於如何診斷馬凡氏症的部份

馬凡氏症如何診斷? 


除了醫療資訊外,隨著病程的發展,也會影響每位病友的心理狀態,心理層面支持的重要性,往往也不亞於生理方面的治療。馬凡之家網站,從成立以來,除了將我們收集到的資訊在網站上分享之外,也一直致力於病友支持。近年來,因為社交媒體的發展,我們也利用了這樣的趨勢,在 Facebook 上成立了具有隱私性的 同名社團-馬凡之家,在社團裡大家可以放心地交流,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多加利用。


註:

本社團為顧及病友與家屬隱私,「不接受」病友與其家屬以外人士的加入申請。若您需要就醫或其他協助,不需要加入本社團,請直接寫信至 marfantw@gmail.com 即可。


本站也將馬凡氏症相關的網站、社團與 Facebook 上的粉絲專頁相關資訊,另外整理成一個網頁,請參考以下連結:

友情連結 


心理層面的健康也是需要關注的,若真的有需要專業心理諮商方面的資源,罕見疾病基金會有為會員提供這方面的服務。有需要的朋友,可以參考以下網頁:

https://www.tfrd.org.tw/tfrd/service_g/main/category_id/1


註: 

要申請使用本項資源,必需是基金會的會員。基金會會員加入申請,請參考以下網頁

https://www.tfrd.org.tw/tfrd/service_a


找個可以長久合作的醫生吧!


確診只是個開始,從確診開始,定期追蹤檢查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例行性公事。馬凡氏症最致命的問題,就是突如其來的主動脈剝離。如果可以在主動脈擴張到一定程度,即將剝離之際預先以預防性手術處理,就可以將危險大幅地降低。

為此,我們建議在一開始時,可以參考以下的條件來尋找一位未來要長久合作的醫師。

由於主動脈剝離是馬凡氏症患者最主要致命的問題(甚至會有猝死的可能),不管您最後的選擇是整合門診或單科的門診,建議還是要定期前往心臟外科門診並追蹤檢查。

如果真的不知道要怎麼選擇,可以參考一下 馬凡之家網站上的就醫資訊

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嗎?

確診之後,在生活上雖然不免會有些限制,有些事不再適合從事(像是激烈運動,打籃球、打排球 …. 等),但能做的事情還很多,不必執著。


轉個彎,看到的風景也許更美。


理解這個疾病以目前的醫療能力而言沒有治癒的可能,但也不用就此失望喪志。現代的醫療已經與四、五十年前相比,大幅進步許多,可以透過定期檢查,在主動脈剝離之前就預生處理,就可以避免憾事發生。而且,病人預後的身體狀況以及生活品質,相對來說,都會比已經發生主動脈剝離的狀況之下才處理的,會好很多。

馬凡之家的信箱偶爾會收到來信詢問關於馬凡氏症患者壽命的問題,有些病友(父母)十分擔心壽命長短的問題,看到有些網頁上的文件寫到馬凡氏症患者平均壽命不長,或者是聽到醫生提起此事,為此而憂心不已。但是在過去這四、五十年裡,醫療水準已經大幅地進步,醫療院所也已經比過往要來得多。加上網路上關於馬凡氏症的資訊越來越普及,除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之外,也讓病友們可以接受定期檢查以及預防手術的重要性。


只要防範得宜,就能降低憾事的發生。(最怕的還是不知道自己是一位馬凡氏症患者,而突然地主動脈剝離啊!)


隨著疾病的病程轉變像慢性病,在長時間與疾病的共處上,心理素質便格外的重要。

對於大部份的病友來說,我們需要的,是這個社會對我們正常的理解:

胸主動脈瘤剝離症候群健康講座[含馬凡氏症,TAAD] - 08. 如何運動最健康 & 日常保健 --- 莊泓叡 醫師

我們只是生病了,不用因而就放棄了人生中許多的美好,還是一樣可以正常去生活,正常去戀愛與結婚生子(只是,可能會需要伴隨一些額外的注意就是了!)。只要好好地照顧,生活還是可以與一般人無異的!